就《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之策略可行性研究》第二部公眾諮詢提出意見

 

政府在2021年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簡稱《策略》),擬在香港北部重要濕地生境進行大範圍的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下稱北都)。《策略》提到要建設一個多功能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我們十分關注此計劃對生態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去年11月,政府就《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之策略可行性研究》第二部公眾諮詢[1],我們現就此提出意見。

 

天主賦予我們生命的資源,土壤、水、空氣及一切生物,它們緊緊結連及滋養萬物的生命。人擁有天主的肖象,我們同時也受天主的委託管理天地萬物。
 

「自然環境屬大眾的福祉,是整個人類共同繼承的產業,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所在。當我們擁有某些東西,我們只是為大眾的福祉去管理它。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會因否定他人的存在而受良知的讉責。 」 

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95[2]


人類在治理大地時不應抱著高高在上的姿態去任意擺布大自然,應懷著欣賞和創造的善心,體認萬物互相依存的道理。香港擁有不同的生境,濕地雖只佔香港5%土地,卻孕育多種野生動植物。[3]北部都會區發展橫誇整個香港北部,規模龐大,多個發展項目預計佔用大量濕地,直接或間接影響本港珍貴的生態環境。

 

我們歡迎政府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緩和發展計劃對濕地的負面影響。然而,當我們在討論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策略的時候,除了要關注生態系統保護之成效,也要思考計劃對香港環境及文化的影響。我們建議以「自然為本」開展生態保育工作,這不但可有助本港抵抗禦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也以此保育本地歷史文化,創造一個關懷社會。

 

下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