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佩珊
元旦是每年重要的節日。元旦的「元」字有開始、最初的意思,「旦」字則源於象形文字,代表太陽在地平線上初升,生機勃勃,寓意美好吉祥。全球各地在這天都會以煙花、音樂會、街頭派對等多種形式來慶祝這別具意義的一天,不僅為慶祝新一年的到來,也承載了大家對美好和新開始的期盼。跨年一刻,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許下願望,希望新一年事事順利或改善個人的缺點,並設下目標,好為新一年作準備。
不過,同一天空下,並非每個人都對新年充滿喜悅與期盼。截至去年中,全球估計逾1.2億人因迫害、衝突、暴力等事件而流離失所,當中兒童佔所有被迫流離失所者的40%。在戰亂或動盪之中,他們每天面對的是飢餓與疾病的煎熬,以及生離死別的傷痛。我們唾手可得食水及食物卻是他們生活最重要的事,對於新年相信他們當中沒有多少人抱有感覺。
在這邊廂的香港,情況也許不同,但不少貧窮及弱勢社群同樣為生活苦苦掙扎。根據樂施會去年10月發佈的調查,香港整體的貧窮率達20.2%,貧窮人口逾139萬,貧窮戶達61萬,當中獨老和雙老貧窮住戶佔26萬。貧窮戶居於劏房比例亦較高,居住環境惡劣。當中有兒童的家庭亦不少,現時全港超過3萬名貧窮兒童居於籠屋、板間房等不適切居所,孩童在生活、學習、社交上均面對重重困難。大時大節裡,貧窮戶非但感受不到節日氣氛,反之是害怕外出,擔心增加額外開支。
貧窮的另一面向則是一群被社會遺棄的弱勢社群,病弱及獨居長者、精神病者及復元人士、少數族裔、殘障人士、尋求庇護者、新移民等,他們在生活上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及形形式式的歧視。面對氣候變化,貧窮及弱勢社群所受的威脅就更大,因為他們缺乏資源應對極端天氣所帶來的惡劣環境及破壞,其中的例子是酷熱天氣下,劏房室內氣溫熱上加熱,遇有暴雨來襲,居民也要面對漏水和窗戶受損的風險,使生活雪上加霜。
每年 1 月 1 日的元旦是教會的「世界和平日」,亦是天主之母節。教宗方濟各2025年世界和平日文告的主題為「寬免我們的罪債:將你的平安賜予我們!」這主題圍繞著禧年寬恕及希望的意思,提醒我們天主的愛及慈悲讓我們獲得救恩,讓我們滿懷信心及希望面對生活的挑戰。這亦提醒我們要將這份愛及希望傳播開去,要特別為處於世界各地及身邊經歷困苦的弟兄姐妹及大地祈禱,並通過具體的行動,為他們帶來希望的具體標記。
這個具體行動我們卻不能小覷,小至一個微笑、一個眼神及一句友好問候,已注入了希望的力量,讓人發現人與人之間充滿真摯的愛,因為當中包含的那份聆聽、接納、關懷與包容,足以使人走過生命的幽谷,讓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而藉著我們生活上愛的行動,得感受到天主寓居人間,與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