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能源富人嗎?

 

一念

 

在中秋我們晚飯後都會外出散步賞月,今年中秋錄得最高氣溫35.5 度,不少人寧願留在家中吹冷氣避暑。我們可能習以為常地享受冷氣抵抗炎熱,殊不知,開冷氣對能源貧窮戶來說也是奢侈的願望。

 

能源貧窮(energy poverty)是指一個家庭在能源開支上超過家庭住戶總收入的一成。主要能源開支為電費,計算亦包括交通開支和家庭煮食用燃料費等。造成能源貧窮主要原因除了住戶收入低外,能源價格和效率都影響能源開支。世界各地都存在著能源貧窮現象,因經濟發展程度差異而有不同情況。雖然香港的住宅電價比較低,但在能源使用習慣也可以見到貧富懸殊問題。

 

根據2019至20年住戶開支統計調查,居住在公屋住戶每月平均用電量比居住在私人房屋的住戶低約五成,但開支佔比卻更高。換言之,居住在公屋的人更可能面對被迫在電力和生活必需品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在愈來愈長的炎夏,能源貧窮戶要開冷氣就可能省飲食、醫療或教育等開支去支付更高昂的電費。老舊且高耗能的電器能源效益比較低,當用戶無法負擔換購節能家電的額外支出,繼續使用家中或別人捐贈的高耗能電器就會造成電費高昂的惡性循環。

 

能源貧窮戶面對的不僅是開支負擔的問題,長遠而言對身心健康均有影響。想像一下,住在一間缺乏隔熱功能的劏房,那兒沒有窗戶,空氣不流通,又因為害怕高昂的電費而寧願忍受酷熱,炎炎夏日被逼「焗桑拿」。早有研究證實,長期承受寒冷或炎熱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或關節炎等相關疾病的發病率。當中年長者、身障者、慢性病患者或嬰幼兒等較為脆弱,在冬季或夏季的死亡率都會提高。同時,能源貧窮造成生活舒適度降低,會惡化心理健康狀態造成無形的壓力和焦慮之中,影響上班族工作表現。

 

能源正義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在非洲等開發中國家,能源貧窮甚至意味着無法獲得基本的能源供應。根據《經濟學人》,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除南非外)仍有逾5.9億人人住所未有電力供應,而人均年消耗量比較一個美國冰箱低。國際能源機構表示,生活在世界上最炎熱地區的28億人,不足一成人擁有冷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到2050年,死於與熱有關的疾病的人數將增加到25萬以上。同時因為缺乏冷卻設備,食品安全受到威脅,亦有礙延長藥品保存期限。即使各國之間亦有共識要解決能源問題,至今還是未有一共識。開發中地區急欲發展脫貧追上經濟步伐,但已開發地區仍在試圖避免開發中地區重蹈他們覆轍,欲尋求一個可以往淨零碳排邁進的方法。

 

香港是能源富裕之地,我們從來不愁能源供應不足的問題,不自覺成了能源富人。耶穌曾對門徒說「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瑪19:24),作為能源富人也需要反思日常的用電習慣,了解氣候變化加劇的社會不公義情況,累積天上的寶藏而不是地上的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