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服務整合與檢討

 

真心話

 

施政報告諮詢期剛開始,是時侯再檢視一下市面上有關長者及護老者的支援服務。 無論是政府、非政府機構, 基金資助服務及私人市場等, 服務五花八門, 林林總總 , 一方面值得稱讚, 但另一方面, 又同時發現照顧照顧者的服務未能到位。目前香港社會照顧者的壓力很大, 以老護老欠缺支援, 坊間有 不少相關建議,如增加資源, 提昇服務, 將試驗服務恆常化等, 原則上都是肯定的, 但是否能針對現況, 對症下藥? 

 

聖方濟各大學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研究)盧家詠博士早前曾撰文 (註1) , 引入英國社區照顧及政策學者Joyce Cavaye的說法,指照顧者角色經歷9個不同的階段,隨時間改變, 需要亦改變及多樣,盧博士強調英國的模型在香港應用時要作出適量的修訂, 作為照顧照顧者的專業人士都可能在9個階段之中, 甚至可能互相重疊, 這亦反映出服務應針對照顧者需要,需多元化及度身訂造。

 

盧家詠博士又在另一撰文中表示(註2), 隱蔽照顧者一直在我們身邊, 當中可能包括一些我們未曾考慮的因素, 如照顧者自身不意識到自己是照顧者, 因此不會尋求支援, 其次是不願意尋求支援, 所有事情都希望自已解決, 不想給別人麻煩, 或是過程中尋找大量資訊而覺得無力; 或是照顧者不想被照顧者被標籤,如擔心照顧者的病情或私隱被窺見, 或是怕被人知道自已是照顧者而被看低, 特別在職場上, 擔憂同事知道需要照顧家人會影響工作表現等。盧博士又指出, 照顧者的自我身份認同及公眾認知是一個循環, 照顧者在角色中發展自己身份, 因此關鍵不只是在資訊或服務是否足夠, 社會認可及支持亦是持續動態地互為影響。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於今年出版四地的照顧者政策摘要(註3), 以下試概括其中兩地經驗, 如英國於 2014年引入照顧法案,關注成年照顧者及提供照顧及支援, 無論是實際和情感上, 並明確要求地方政府可透過機構, 提供評估及支援;2016年推行整合護理系統,2022年通過《健康護理法》, 將整合護理系統分為整合護理委員會及整合護理伙伴關係, 前者為負責規劃及資助地區的國民保健服務, 後者為匯集各機構, 制定地區健康與護理戰略, 規劃健康服務, 協調及整合不同護理及支援服務,改善支援照顧者的護理經驗, 確保照顧者能順利獲得支援,以減輕照顧者在系統中訪尋支援時所面對困難。

 

澳洲以立法方式, 以保障照顧者的十個關鍵權利及原則, 並以此原則規劃服務, 提供一站式服務。照顧者可透過熱線或網站,服務人員立即提供登記, 同時評估照顧者的需要, 進行照顧規劃及協助聯繫服務機構等。2015-2016年開始透過網站及聯繫中心, 為照顧者提供資訊、協助及支援, 第二階設計一個新的整合系統,更好的支援照顧者的未來發展。

 

從外地經驗可見, 經多年修正及檢討, 建立出相對人性化的服務, 在香港, 上年施政報告新增了支援照顧者的題目, 並提出了6項措施,可能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政府需繼續聆聽不同持份者的聲音, 以照顧者角度出發,改善及整合各支援服務, 規劃服務的發展方向, 以減少有人無服務, 有服務無人用的錯配現象。

 

備註

 

  1. 盧家詠 (2024-02-02)。照顧者求助模式對前線服務的啟示。經濟日報,A18
  2. 盧家詠(2024-01-18) 。所有照顧者都曾經「隱蔽」? 。 經濟日報,A18
  3.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2024-03) 。照顧者報告--四地照顧者政策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