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與衝突

 

尋道

 

早前曾出席一個名為《和平與衝突-在盧旺達135天》的分享會。在分享會中,講者分享30年前,盧旺達種族大屠殺後,當地的民間社會和教會,致力推行復和修補社會撕裂的工作。

 

盧旺達位於非洲國家,被譽為千山之國。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大規模的衝突,使得和平在此地變得如此珍貴和脆弱。每年4月7日,盧旺達會舉行全國大規模悼念活動,電視會重播昔日片段,讓人理解過去的錯誤,防止歷史重演。有些人不敢打開電視觀看,害怕勾起痛苦的回憶;有些人認為這是必要的過程,哀嗚的空間能夠療癒傷痕。人們會聚集到大球場悼念,那是昔日人們避難的地方。在燭光晚會上,有人談及自己如何倖存,現場本是一遍寧靜,當談到那苦難的最深處,有人開始哭泣、有人難受離去,也有人因受不了而倒下,被抬走時還一直喊著媽媽,回憶著當時的情景。

 

當地教會組織,在衝突結束後一直尋求方法,希望修補人與人的關係。由於大規模事件涉及諸多加害者,難以將所有人逮捕和送到牢獄,即便如此亦難以彌補人們心中的缺口––怎樣才是正義?受罰、賠償是追求正義的一部分過程,但人們的內在仍有情緒上的需要。因此,他們成立了草根法庭,進行審判或認錯的儀式。整個過程是著重言說真相的過程,與加害者相鄰的村民會進行訴訟,邀請加害者陳述自己當時的狀態、為何及如何傷害他人。訴訟的結果並非要尋求報復,而是希望透過聆聽真相尋求原諒,而且透過社區服務緩減刑期,將真相和修和放置在社群關係之中。

 

他們同時設立了創傷治療工作坊,邀請加害者和受害者自願性參與,透過一同經驗課堂和小組團契,讓雙方看見罪性以外的人性。最後,如果雙方願意維持關係的話,當地組織會送一只母牛給受害者。並期望母牛生育小牛的時候,由受害一方送贈小牛給加害者,象徵著受害者不只是被剝奪的身分,亦是施予者的身分。在當地文化之中,牛是重要的象徵,代表著地位和耕種,過去曾被當權者借用作分化的工具,現在則成為了彼此的橋樑。當地教會組織致力於將正義放回社群之間,認為寬恕既是原諒別人,同樣是原諒過去所造成的綑綁。在寬恕中尋回人性,才使公義成為可能。

 

《When Blood and Bone Cry Out》一書提出,療癒與和解是一個非線性、循環、動態且持續的過程,展示社區如何透過創造隱喻、言說傷痛的故事達至恢復和重新連結。社會療癒重點在於長期遭受暴力的個人和集體的生活經歷和集體表達的需求,說出難以言喻的事情,用語言和聲音迴響於遭受創傷的社區,產生療癒的力量。

 

教宗方濟各曾在十年前對前來梵蒂岡述職的盧旺達主教說:「在一般人眼中,寬恕冒犯自己的人與真正去和解,或許並不可能,但透過信仰生活和祈禱,這禮物便能夠從基督身上領受。這條漫漫長路需要給予耐心、互相尊重和對話。」願處身傷痛之中的人們,在地上找到療癒和連結,在基督內得享內在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