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的整體生態學

 

集思

 

天主教會自2015年開始慶祝「受造界時期」,即由九月一日「照料受造界祈禱日」開始,直到十月四日聖方濟亞西西瞻禮為止。在這時期內,教會邀請所有基督徒為受造界祈禱,並一起為照料我們共同的家園努力。今年「受造界時期」的主題為「願正義與和平像川流不息的江河」(參亞五24)。教宗方濟各在《願袮受讚頌》通諭中,提出的「整體生態學」有助於提供一既尊重人類在世獨特位置,又尊重我們與四周環境關係的生態保護途徑,這正是正義與和平的範式。

 

下文引用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部長切爾尼(Michael Czerny)樞機於7月31日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第四次有關照料受造界的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探討整體生態學的概念。

 

《願袮受讚頌》通諭指出,「人生命的基礎建立在三個相互交織的基本關係上:與天主的關係、與近人的關係,以及與大地的關係。」(66)。「萬物是互有關連的,我們人類在美妙的朝聖旅途上,被天主對每一個受造物的愛交織串連起來,如同兄弟姊妹一般」(92)。 整體生態學尋求「重新恢復各個層次的生態平衡,建立人與自己內在、與他人、與大自然和與其他受造物,以及與天主的和諧」(210)。

 

不論有沒有宗教信仰,每個人都會認同地球是人類共同繼承,大地的出產必須惠及今日和未來每一個人。對於信徒來說,這關乎是否忠於造物主的問題,因為天主為所有人創造世界。 因此,「若此一恩賜只能令少數人得益,這不符合天主的計劃。因此,部分人不公義的惡習應受檢討。」(93)。為此,「探討生態的方法需要包含社會的幅度,考慮到窮人和低下階層者的基本權利。」(93)

 

跟其他宗教傳統一樣,「基督信仰的豐富精神遺產是兩千年來個人及團體的經驗的結晶,對人類的更新,可作出珍貴的貢獻。」(216)。不僅僅是信念,「福音的教導對我們的思考、情感和生活的方式,造成直接的後果」,並且可以推動「我們更加熱情地關注保護我們的世界。」(216)。

 

整體生態學重視勞動的價值。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只顧著工作。我們還需要默觀居住在我們中間,又圍繞著我們的創造者;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想;並與受造界修補寧靜和諧。「我們說的是心態,是平靜地、專注地生活⋯⋯能完全地活在當下,並視每一時刻都是天主賞賜給人,為達至生活圓滿的禮物。耶穌教導了我們這種心態,當耶穌邀請我們去默觀田間的百合花及天空的飛鳥時,耶穌已教導我們此應有心態」(226)。 我們應效法里修聖女小德蘭,以「日常生活中眾多小手勢⋯⋯打破暴力、剝削和自私的邏輯。」(230)。

 

教宗方濟各奉聖方濟為整體生態的典範。「他是生態研習者的主保聖人,同時得到非基督徒的愛戴,他特別關心天主的受造界、窮人和遭遺棄者⋯⋯他既是神祕者,也是朝聖者,度簡樸生活,與天主、近人、大自然和自己處於美妙的和諧中。他向我們顯示了對大自然的關注、對窮人的履行公義、對社會的承擔及對人內在的平安,彼此之間的連繫是如何密不可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