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是老年人的尊榮

 

羅佩珊

 

每次走進醫院的老人科病房,看見一個個被病魔折磨的長者捲曲著骨瘦如柴的身體,等待著未知將來的日子,無不感到唏噓。病弱長者每天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他們很多都行動不便,只能躺在床上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感受身邊發生的人和事。他們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吃飯坐臥如廁都不能自理。他們每次召喚醫護協助時,也得等上一會,起初他們會感到不是味兒,但漸漸地他們也得接受這種寄人蘺下的生活。還好的是有些長者每天都有親友來探訪,在乏味的生活中帶來一點安慰。他們大多不知道會在醫院待多久,但當病況穩定,就會被安排出院,然而很多時候他們無法掌握前路。

 

身體及家庭情況許可的長者或可選擇居家安老,但一些經濟及身體狀況欠徍的長者對政府資助院舍服務需求殷切,奈何香港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及護理院舍的名額長期供不應求。照顧壓力於是便落在家人身上,有些長者基於身體狀況及家人無法長期照顧而別無他選,只好選擇私營安老院舍服務,它們的質素卻參差不齊。儘管政府設有長者社區照顧及院舍照顧服務券等其他過度安排,基於機構名額限制,長者仍需輪候服務,遠水根本不能救近火。事實上,離院長者照顧問題只屬冰山一角,現時本港有逾33萬60歲或以上居於家庭的長者需要別人照顧,他們的照顧者通常是其配偶或子女。他們對長者日間及院舍照顧服務同樣迫切。根據資料,截至2022年底共15 516人輸候資助護理院服務,平均輪候時間長達3年,輪候期間逝世的長者人數逾4千多人,離世人數佔曾列入輪候名單的長者人數高達13%。

 

安享晚年相信是普遍長者的心願,但本港安老政策和退休保障制席未臻完,使大部分貧困長者孤苦無依,晚境悲涼。現時全港有多達58萬的貧窮長者,貧窮率為45%,即兩個長者便有一人貧窮。本港65歲及以上人口將由2021年的150萬上升至2039年252萬,反映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正在加劇。政府必須正視長者長期護理服務及基本生活需要,確保長者能過安穩及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在聖經中,白髮是老年人的尊榮(箴20:29),年長不是負累,是生命果子的寶庫,他們是社群中尊貴的成員。知恩盡孝也是中國傳統的價值,除了照顧自己的父母長輩外,先賢也教導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將孝愛精神推以廣之,視社會上其他長者為自己的父親及母親。可惜現今社會充斥著個人及利益主義,使我們逐漸遺忘這種敬老護老的精神,沒有經濟效益的長者很自然的被社會邊緣化及遺棄。

 

教宗方濟各於7月23日主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特別提到當天普世教會慶祝第三屆世界祖父母和長者日,教宗呼籲各地政治人士實施那些保護老年人權利和健康的政策。教宗說:「將他們視為不事生產的廢物而丟棄他們」,那麼擁擠的城市就有逐漸變成「孤獨的中心」的危險。教宗鼓勵我們要挑戰這種個人主義及丟棄文化,珍惜與祖父母及與長者每個相遇的時刻,與他們緊緊擁抱及密切交流,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從而感受生命之美,在愛的關係中,建設友愛共融的社會。